深网|工业机器人大跃进:90后不愿进工厂,“用工荒”倒逼制造业追捧

时间:2021-12-03 19:21:57       来源:腾讯网

作者|叶蓁

编辑|康晓

出品|深网·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11月初凌晨两点,广州一个物流转运厂依然灯火辉煌,这里的工人通常的上班时间是晚上十二点,早晨六点下班,因为商家白天发货,快递员白天派件,因此转运需要在夜晚完成。蓝驰创投一位投资人在凌晨记录下转运厂的忙碌景象。

邮政总局的数据显示:11月1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69亿件,其中广东省和浙江省快递揽收量双双破1亿件。“这么大的快递量,目前快递转运行业的工人大概有一千万,这个工种挺反人性的,但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叉车无人化部署到这样的工作场景里”,上述蓝驰创投投资人介绍。

“一个转运厂可以部署100台叉车,部署完后场内对人力的需求就大幅度减少了。投资行业管这个叫柔性AI设备,全部单体智能,跟扫地机器人一样,不需要对硬件环境做任何深度改造,这个会对未来的物流行业带来很大的变革”。

同样是凌晨的物流转运场,叉车能够井然有序运送着货物,分类,实现了货物的自动装卸,场内的也有不到十个工人,但基本在做着补充性的工作,叉车成为场内的主体。

这些智能叉车是木蚁机器人公司研发的,也被称为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是一种可以再一定区域内安全的与人类进行直接交互的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的操作相对较为简单,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分支,在价格上比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低廉。

协作机器人,一般搭载5G、云数据、激光导航,在大型仓库中可自主规划路径运送货物,同时可以跟随人运动,在小型仓库中协助人取货,甚至可以直达工位,精准取送货物,帮助中小企业抵御“用工荒”下的招人难。

机器人产业成为2021年的投资新风口,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给《深网》展示了一份2021年上半年机器人行业融资不完全统计数据,共发生112起融资,130亿融资额,单笔融资平均值1.2亿人民币

这是自黄河2010年加入北极光创投以来行业从未出现的状况。黄河此前一直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及智能系统、机器人、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先进技术领域的投资。

机器人产业投资出现大跃升

11月初,高仙机器人宣布其完成了12亿元C轮融资,由今日资本、软银联合领投,金镒资本跟投,老股东美团超额认购、蓝驰创投、远翼投资持续跟投。

高仙是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第一次出手。至此,高仙机器人在一年内已经连续完成三轮融资。高仙机器人只是2021年机器人融资热中的一个案例。

镁伽创始人黄瑜清告诉《深网》,他确实感受到了资本的热情。今年上半年,一家机构投资人前一天刚刚和他见面聊完,在任何TS(投资意向书)都没有签署的情况下,第二天就把款打到了公司账户上。

镁伽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公司已经完成7轮融资,累计融资超过10亿,主要投资人有药明康德,德国博世、愉悦资本、创新工厂和经纬中国等。公司现在有7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60%,申请的核心专利有300项。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看来,“我们看到机器人离生活越来越近,疫情下,整个产业大爆发,镁伽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力做核酸检测,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2018年投镁伽机器人的时候,互联网模式创新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硬核科技创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机器人产业为什么在2021年引发资本市场的爆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跳升?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技术的自主安全,国家已把它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第二是疫情造成国际制造格局发生波动,外贸型、外向型订单回到中国,向上传导至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三是疫情使得中小企业用人难问题进一步扩大,企业招不到人,所以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第三互联网投资进入低潮期,而这些资金又需要投出去,所以大量互联网背景的基金和投资人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最后科创板对企业利润的要求有所调整,上市门槛降低,使得资本能够实现退出闭环”。黄河分析,综上几方面原因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爆发。

机器人产业不仅仅指工业机器人,还包括协作、医疗等所有行业机器人的统称。尽管整个机器人产业投资火爆,但子行业融资分布出现了高度的不均衡。工业机器人的融资数量比较稳定,协作、医疗机器人行业出现了一个较大的跃升。

“工业机器人的年度融资数量依然在70-80起的位置上,平均单笔融资规模为5000万元,明显低于其他子行业”,黄河认为,“工业机器人融资数量比较稳定的原因在于成长可期,且整个格局在逐渐明晰,想象空间不够大;但工业机器人行业实际上处于被低估状态。”

工业机器人除了应用在搬运,还应用在焊接、涂层与封胶、切割加工,装配与拆卸等用途。

2013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大的《2018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销量为13.8万台,同比增长达58.62%,较2015年增长100%,中国市场销量已超过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IFR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工业机器人的数量为68万台,仍低于全球平均每万人74台。但增速明显,从2011年的10台/万人增长到68台/万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指出,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密度目标为150台/万人。

2020年疫情的爆发,让制造业“用工荒”凸显,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由此大增。

黄河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推动,“首先疫情之后中国率先开工,大量外贸型订单涌入,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应付下游出现的那么多订单;其次疫情对人员的流动有很大限制,工人没办法按时回到工厂;第三,9后不愿意进工厂,企业用工成本逐年走高,而工业机器人的成本越来越低。”

“以2012年一台普通进口的焊接机器人为例,当年部署成本高于20万年,2名工人全年的成本在10万元以上,而2017年,机器人部署成本下降到7万元以内,2名工人一年的成本上涨到约15万,从5年前的2年多回收成本到半年收回成本,这使得工厂对引入机器人的热情大增,但很多制造业并不是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而是在‘用工荒’倒逼下的选择,”黄河解释。

被追捧的协作机器人

随着中国机器人市场的繁荣,如今世界工业机器人模式中的“中国模式“也在悄然兴起,就机器人类型来说,美国和欧洲在国防、医疗和服务机器人领域技术比较领先,日韩则在家用机器人和服务及工业机器人领域比较领先。

在2012年和2017年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国机器人市场从集成到本体到零部件,多点开花,阶梯追赶。从国际对比来看,中国机器人行业初期更接近美国模式,目前正在向日本模式发展。

如果说2021年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相对理性平静,那么协作机器人的受到了资本的追棒。

11 月 15 日,节卡机器人宣布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C+ 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本轮融资由某全球工业巨头与普罗资本旗下国开装备基金联合投资。而今年 1 月,其宣布完成 C 轮融资,融资金额超 3 亿元人民币,由中信产业基金旗下基金和国投招商共同领投,老股东方广资本跟投。

节卡机器人成立于 2014 年,是一家聚焦于新一代协作机器人本体与智慧工厂的企业。

据2021年上半的不完全统计数据,协作机器人行业最高单笔融资金额达2.6亿元,目前一级市场里,协作机器人头部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二级市场里面三分之二的公司,也就是说单从市值角度看他们比上市公司还高。

“协作机器人这个行业最热,是因为它的想象空间最大,并不是这个行业当下最大,因为它是人机协作的概念,听起来协作机器人好像什么都能干,换句话说,To C能干,零售业能干,按摩也能干,所以大家想象这个市场应该很大,因此受追捧。”黄河表示。

在黄河看来,即便近在两三年前,工业机器人行业也并未进入大众视野,除了一些长期关注自动化和制造行业的极少数投资人外,绝大部分投资人仍重点关注TMT、消费等热门行业,即使是行业中发生了少数的融资事件,但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

但随着中国互联网投资模式创新的告一段落,在“2025 中国智造”的大背景下,资本开始大量涌入,在产业链的上下游投资布局,整个行业被置于聚光灯下,繁荣与泡沫共存。

清科研究中心2021年Q3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互联网早期投资138起,融资金额22.62亿,VC投资326起,融资额450.45亿,PE融资365起,融资额841.49亿,资本更偏爱IT、生物技术和半导体行业。

“被称为泡沫最大的半导体行业2020年市场规模为8848亿元,一级市场融资金额为594亿元,市场规模/融资金额=14.9。协作机器人的这个数值为0.25,意味着一级市场一年投入的资金数量是市场总体规模的4倍”,黄河阐述。

黄河从事投资十多年,从未碰到这种状况,“假设协作市场以40%的速度连续增长,需要12年才能达到500亿的市场规模,即与2020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相仿。如果再假设协作行业的融资规模不增加,还是2021年的水平,12年后的市场规模/融资金额比值为15,就等同于当前最火爆的半导体行业的数据。”

资本正在大举进入制造业,但互联网的投资思路并不适用于制造业。

在黄河看来,“用互联网思路投资技术和制造业,即靠烧钱烧出一个行业龙头,然后从C端客户处获取商业价值,这在传统互联网领域屡试不爽。但在技术驱动的制造业,这招却失去威力。”

“技术驱动的制造业由于2B的特性,先天就快不起来。从技术产品成熟过程来说,也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经过多次和客户间的反复迭代,才可能稳定成熟。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的。”黄河阐述。

资本的大量进入,往往繁荣与泡沫并存,但有一点毋容置疑,他们使得机器人产业置于聚光灯下。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深网|工业机器人大跃进:90后不愿进工厂 “用工荒”倒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