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国静默数月正式加盟小米,雷军造车选人不拘一格?

时间:2022-01-17 14:01:20       来源:腾讯网

文 | 江城雷少

编辑 | 小丸子

雷军堵上所有声誉进军造车领域,时间紧任务重、人才成为小米造车成败关键;

抛开道德品行束缚,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先来先干!

另一方面,获得小米和雷军赏识,或许能一定程度上印证,于立国本人无论是能力、还是品行,或许远没有“于立国事件”中所折射出来的那般糟糕。

小米造车再添大将,雷军选人不拘一格。

被北汽蓝谷和极狐“雪藏”半年、又在小米低调静默数月后,于立国或将高调重现江湖。

也是,人生在世起起伏伏,谁还没有点儿背的时候,但风雨过后终究是要放晴的。

况且80后的于立国,正处年富力强当打之年,不可能因为一时的“栽跟头”,就从此彻底退隐江湖。

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加盟小米汽车

从性质上来看,也远没有到那个份上。

01

离职极狐、加盟小米

去年10月份,就有内人士和多家媒体爆料,于立国已正式离开北汽、转投加盟了雷军的小米汽车。

乐逗汽车注意到,对于这一重大消息,彼时相关直接当事方,无论是北汽极狐方面,还是小米方面,抑或是于立国本人,均未作出公开正面回应。

极狐的沉默倒还好理解,小米和于立国的“低调”,就有些不那么寻常了。

因为参照小米和雷军的风格,过往每逢招揽到重要人才加盟,通常是会高调官宣并借势搞出一波营销的。

起码雷布斯本人的微博,会公开表达欢迎之类的话语。

但这一次在于立国身上,并没有得到体现,双方似乎都有意在保持低调和沉默。

对此笔者当时做出了以下两种可能性推断:

其一、于立国还没有正式入职小米,转投雷军麾下一事仍存在变数;

其二、相较于过往卢伟冰等外来加盟人才,于立国在小米和雷军心目中的地位与分量,还不足够高。

于立国即便入职小米汽车后,扮演的角色和给予的职位,大概率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

常言道,无风不起浪。

鉴于相关消息被业界媒体集中报道后,过去一周时间里相关方并未站出来“辟谣”,所以第二种分析的可能性更高。

如今来看,经过三四个月的静默期,于立国加盟小米汽车一事,貌似已经被坐实。

这两天这一消息再次在业内不胫而走,各大媒体、尤其过去与于总关系较好的媒体,纷纷奔走相告。

1月14日消息,小米集团通过内部发邮件的形式,任命于立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负责统筹小米汽车综合管理工作、专项业务推进以及小米汽车北京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于立国直接向雷军汇报工作,小米对于立国的重视可见一斑。

不过结合雷军个人及小米公司官方微博等公开渠道,并没有给于立国的加盟接风洗尘、公开表达欢迎。

雷军今天一早发布的新状态

也好理解,纵使雷军和小米造车再“不拘一格降人才”,他们也深知,于立国去年“酒后失态、恫吓车主用户”相关事态,影响仍不可掉以轻心。

02

雷军造车,选人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今年三月,外界传闻已久的小米将跨界造车一事,正式被坐实。

雷军通过一番动情的演讲,以及感性+理性的多维度誓言,让外界深深感受到了雷军和小米造车的巨大决心。

要知道,有着“创业导师”江湖称谓的雷布斯,不惜赌上前半生积攒的所有荣誉背水一战;

且接下来10年将累计投入100亿美元,这种底气和魄力,不是随便一个大佬/大鳄所能拥有和做到的。

无须讳言,相较于近些年来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各路造车新势力,当雷军的小米宣布将跨界造车之后,业界内外声音几乎出奇的一致,普遍“看好”的居多。

质疑声也有,但远远少于其它一种造车新势力初期阶段。

这不难理解。一则雷军个人的巨大光环和良好声誉,二则经过十年的发展,小米在智能手机、家电等领域,早已干的风生水起跻身行业前列。

有实力、有底气、有声誉。

关键小米通过智能手机构建起了一套相对庞大且完善的生态链,跟智能汽车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些都足以让外界对小米造车持看好心态、至少期待它的加入能够带来一些新的改变和玩法。

站在普罗大众消费者的角度,小米进入汽车产业后,会不会再一次将智能电动车的“价格”打下来,让更广的消费人群能够触及到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利好。

但看好归看好,造车可比造手机难多了。

雷军坦言是否造车是个艰难的抉择

对于雷军和小米而言,闯入汽车行业毕竟是一个新的领域。

从雷军此前官宣成立小米汽车公司时,对外释放出来的“核心天团”的照片来看,“17罗汉”里面仅有一人有汽车相关背景。

这明显不够,小米汽车急需招揽更多的汽车相关背景的人才、尤其是将帅型人才加盟,助力小米更好地实现造车大业。

所以问题就来了,雷军和小米招揽汽车类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小米宣布造车并秀出“核心天团”

能力大于人品,人品大于能力,还是必须“德才兼备”?

03

北汽容不下,小米为何可以?

结合三月份于立国事件来看,酒后“吐真言”失态、口出狂言恫吓车主用户,此前已经被实锤,于本人也最终迫于外界和舆论压力,作了公开道歉。

回看这件事,性质虽谈不上多么恶劣,但北汽毕竟是国企,影响极其不好,所以舆论一放大,事态就绝不是能够轻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纵使于立国有真才实学、是个难得的年轻将才,近年来处境本就“危急”的极狐,一时半会儿怕是也很难容得下他。

况且于本人的品行及才能,究竟如何,是否“虚大于实”,外界尤其普罗大众消费者无从得知。

记得五月份的时候,乐逗汽车从北汽蓝谷相关负责人处获悉,彼时已经被“雪藏”了整整两个月的于立国,依然还在公司上班,只是没有再公开露面。

“预计六月份会有最终结果,到时候可能会发公告”,彼时相关人员告诉乐逗汽车。

如今来看,于立国事件已经过去了半年有余,北汽方面没有再就此人的“去与留”,发布过公开言论和公告。

被北汽蓝谷和极狐“雪藏”半年、又在小米低调静默数月后,于立国或将高调重现江湖。

终于快要“熬”出头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于立国或将再次出现在聚光灯下。

乐逗观察:

在乐逗汽车看来,如若小米确实已经将于立国招致麾下,势必会引发外界对小米造车、尤其选人用人标准的相关质疑。

小米向来崇尚“用户至上”

毕竟小米早已不是一家三五十人的小公司小企业,而且一直将“用户”看得极其重要,堪称标榜“用户型企业”的标兵。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网友在相关报道下评论留言,以后购买小米汽车,一定要心理素质过硬、经得起“恫吓”,不然,“收拾用户跟玩儿一样”……

不过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得益于小米和雷军的信誉背书,一旦于立国真的加盟小米并通过小米“复出”,对于于立国本人的职业生涯,无疑将是一个重大的利好转折点。

获得小米和雷军赏识,或许能一定程度上印证,于立国本人无论是能力、还是品行,其实都远没有“于立国事件”中所折射出来的那般糟糕。

事实究竟如何?

我想用不了多久,于立国和潜在新东家小米,都将给公众一个交代。

此外,透过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电动化大变革时代,小米这号新造车势力,甩开膀子干的勇气和魄力。

小米和雷军深知,纵使小米进军汽车行业有太多的优势,但依旧时间紧、任务重。

当下及接下来一段时期对于小米汽车而言,能否网络到足够的技术和管理型人才,将极大程度决定小米汽车的成败。

于立国本事究竟有多大,小米汽车提供了大舞台,大伙儿一起拭目以待。

关键词: 于立国静默数月正式加盟小米 雷军造车选人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