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讯:产业丨2023年机器人行业:上市和出海不分家

时间:2023-03-10 21:09:35       来源:腾讯网

海外市场形势是出海必备条件

为提高企业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些国家的企业正在把业务向海外或近岸转移,这些国家对机器人的需求将尤其旺盛。


(相关资料图)

2022年,ABB对1610家美国和欧洲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4%的欧洲受访企业和70%的美国受访企业计划将业务向海外或近岸转移;

75%的欧洲企业和62%的美国企业还表示,未来三年内计划在机器人自动化方面进行投资。

具体到场景,海外的餐厅、仓库、酒店长期面临着员工流动性高、工资上涨的难题,因此,不少这样的企业主很愿意尝试各种机器人来实现自动化。

所有的机器人公司都应该认真考虑海外市场,海外劳动力短缺的形势远比国内严峻。

海外对机器人的需求不仅局限在B端场景,C端的需求同样在爆发,一度爆红的庭院清洁机器人,瞄准了欧美家庭的草坪经济。

在新的场景需求下,割草机器人、泳池清洁机器人、除雪机器人都具备了下一个扫地机的潜力。

仅割草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就可达36亿美元。

这条赛道中,有九号公司、科沃斯、大叶股份、格力博等上市企业进行布局,也有汉阳科技、锐驰智慧、松灵机器人、来飞智能等创业公司接连获得融资而加入战局。

无人叉车和商用清洁机器人是融资最集中、投融资数量逆势增长的移动机器人赛道。

出海红利已显现

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出口订单占比首次突破25%。

一方面,海外劳动人口的降低和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企业对智能制造和智能仓储的需求节节升高;

另一方面,海外移动机器人产品售价远超国内售价,可观的项目毛利也驱动着国内移动机器人企业迈向全球。

GGII预测,2023年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至2026年,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复合增速超36%。

纵观全球,国内移动机器人企业已在电商、3PL、零售、工业制造、锂电、光伏等不同领域开始起量,海外不乏单个项目近百台、客户累计部署超千台的落地案例。

预计在未来,头部移动机器人企业将持续深化全球市场策略,扩大品牌全球影响力;腰部企业则陆续开拓海外细分市场,为业绩增长挖掘新动能。

随着出海进程的加速以及项目的批量交付,国内移动机器人企业出海竞争将从拼产品、拼技术,进一步升级为比拼全球化的运营服务能力。

与海外厂商相比,国内企业拥有优势

中国拥有良好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础和应用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足以抓住这个新生行业的机遇,创造新的产业机会。

同时,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应用场景,这也是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2022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融资项目的数量接近60笔,平均每周两个项目会获得融资。

近年来,协作机器人成了出海的主力军之一,但其通常要借助海外集成商、经销商等搭档打开市场。

一方面,国际企业更加深度地融入中国市场,多家国际机器人头部企业加强部署中国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融入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机器人企业出海势头强劲,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融资规模平稳,资本向头部集

2018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机器人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共计500起,融资总额近840亿元。

从公开披露的融资数据来看,2020年、2021年机器人行业的融资事件分别为242起和210起。

到了2022年,投融资事件再度上升到358起,已披露融资金额总计约在400亿元-500亿元左右。

从融资轮次角度,A轮相关事件占比逐年递减,C轮及后期融资事件出现上涨势头,机器人企业市场融资集中度增加,市场逐步迈入稳步发展阶段,头部企业开始显现。

商用服务类机器人热度最高,特色领域机器人企业日趋成熟。

在获投的254家企业中,以商用服务机器人为主营产品的企业占比超过60%,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产品的企业位居第二。

基于繁荣的竞争格局,商业服务类机器人、工业类机器人均涌现出规模化代表企业,持续获得资本注资。

协作机器人领域,出货量排名前三的遨博计划于去年三季度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已确定上市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自此,陆续完成C轮融资后的协作机器人中的市场前三名节卡、越疆、遨博齐聚IPO之路。

下游需求增长,带动上游核心企业融资

光伏、锂电池、新能源车等行业这两年都处在设备投入期,只要有布局这些行业的机器人公司,都迎来了逆势的增长。

协作机器人公司如节卡、遨博等都在大举投入新能源行业,汇川技术、埃斯顿等机器人上市公司则针对新能源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在工业机器人中,上游成本占比较高的减速器和机器视觉都受到了资本较高关注。

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一共占了总成本的70%。

在去年的机器人热潮带动下,国产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企业都获得大额融资。

北京智同科技获得数亿元股权融资,由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跃明带队,主要研发CRV减速器,RV减速器上市公司双环传动增发近20亿元。

来福谐波获得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的过亿元D轮融资,来福谐波一度被看作科创板上市公司绿的谐波的有力竞争者。

在自动驾驶领域,禾赛科技已经于2月9日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立至今已向下游车企累计交付超10万台激光雷达。截至发稿,禾赛市值已达23.85亿美元。

从国产替代迈入海外拓展阶段

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机器人市场,2001—2022年机器人销量从700台增长至30.3万台,销售规模87亿美元,复合增速33.5%。

2017年是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分水岭,2017年以前是国产替代阶段,国内机器人公司主要通过模仿,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市场。

2017年开始,结合AI深度学习、3D视觉、力控等技术的变革,中国机器人行业逐渐走向市场引领,2017—2022年销量复合增速23.1%。

人口结构变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国新能源产业爆发并领先全球,中国机器人或能复制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

产业链成本优势叠加工程师红利,机器人进入海外拓展阶段。

价格内卷终将熄火

过去一段时间,很多机器人细分领域上演了激烈的价格战,套餐服务、免费试用各种招式层出不穷,然而,价格内卷并未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营收和利润。

多位企业人士表示,2023年会维护产品的价盘,会采用相应的折扣吸引客户,但不会直接参与到价格战。

当然,部分企业亦存有库存压力,面临现金流告急,仍会面对市场价格的持续下滑。

2023年机器人企业的成本支出决策会更加明确,力求把钱花在刀刃上。

结尾:

过去智能机对功能机的全盘颠覆,以及当下新能源车对传统汽车的挑战,智能化技术、电池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机器人公司可以做出差异化的产品,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新兴行业、新技术落地加速和新场景增量都在加快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部分资料参考:硬氪:《机器人行业2023:上市潮、卷出海、拼性价比》,36氪出海:《工业机器人“出海”行至中途》,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经理人传媒:《产业机器人提速,国产厂商错位竞争》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关键词: